-
地震報告中所指的地震規模是用來描述地震大小的尺度。我國使用芮氏地震規模(Richter magnitude scale),亦稱為近震規模(Local magnitude,ML),是在1935年為了研究美國加州地區發生的地震而制定,使用伍德-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(Wood-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)來測量,由觀測點處地震儀所記錄到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常用對數演算而來..
-
臺灣的地震環境主要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撞擊,因為這樣的撞擊才有臺灣島的出現,也是臺灣有如此好山好水的原因,也是因為這樣的撞擊臺灣有著相當高的地震活動度,如果這樣的環境持續存在,臺灣就會持續發生大大小小的..
-
相關學者以其手邊資料,從其角度或論點作出地震未來活動之分析研究,無論是於研討會發表或批露於報章雜誌,基本上甚難認定其為地震預測行為,因其並未明確指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及地點大小等訊息,因此只能認定其為未來地震可能活..
-
中央氣象局經常接收各類社會人士地震預測的訊息(電話、e-mail),並強調其具有能準確作出地震預測的能力,本局會逐次驗証這諸多訊息,結果大都為疑點甚多、巧合性大或不確實,而於報章雜誌或電視媒體報導時皆僅強調其有正相關的..
-
-
為使民眾更暸解地震發生所在位置,本局增修「中央氣象局地震報告」中震央位置之表示方式,除原有經緯度與相對位置外,並新增震央所在區域之描述。簡述如PDF